minolta Autocord


minoltat出產的TLR(Twin-Lens Reflex)雙眼相機 Autocord
可以說是日系TLR中屬一屬二的優秀機型,做工精良、擁有許多精緻的設計

目前一般常見的 TLR(Twin-Lens Reflex),其設計的始祖是德國的 Rollei 公司
主要產品分為兩大類:Rolleiflex以及Rolleicord,是最常見的廠牌、同時也是大家所追求的頂級機種
唯獨就是價錢也是居高不下

而日系廠商生產的TLR大多都是模仿Rollei的設計而來,價錢也較為親民
最常見的就是Yashica、Ricoh、Mamiya、Olympus以及Minolta了,也各有特色
Yashica生產的數量跟機型可能是最多的,但由於鏡頭成相偏淡、一直不是我喜好的類型
Ricoh感覺是很中規中矩的仿Rolleicord製作TLR,也有推出加入晒電池測光的版本
Mamiya則是破天荒的設計出可換鏡頭式的TLR Mamiya C系列 不過體積也是巨獸級的
Olympus似乎是走高價路線、甚至還推出過F2.8的 Olympus flex
Minolta則不斷改進與修正機身設計的 Autocord 系列
總觀看起來,目前各大二手交易賣場以及相簿社群上中最活躍的,還是Rollei以及Yashica的TLR了
SEAGULL[1]01



SEAGULL[1]02
minolta Autocord是一個系列名稱,前前後後更改了很多細節、推出許多版本
一開始MXS版本的快門速度為1/400,後來更換不同快門模組提升到1/500
也有有加入晒電池測光系統的L以及LMX版本
到最後期的CDS版本則是加入吃電池的CDS感光元件、並且還有可以使用220底片(可以拍攝24張6X6)的版本
詳見Minolta Autocord 年份表

我入手的這臺Autocord 按照序號來看是Autocord-RG, 2nd Version,屬於中期生產的版本
使用的快門組是Optiper MVL,也是Autocord最後嘗試使用這組快門的版本
隔年推出3rd Version後就全面改用Citizen MVL的快門組,我想快門的問題應該比較少(後述)
畢竟從minolta一直幫Autocord做修改的狀況看來,看不到有為了降低成本改良狀況
而是讓人感覺用料跟設計上一直不斷的提升

我收到這臺Autocord的時候,賣家親切的教我怎麼裝底片之餘,還順便送了我一捲Kodak TMAX400底片
不過拍攝完後取出底片檢查,才發現快門似乎有點作動不正常,於是我便將機器送到板橋尚品作上油保養了一次
正常拍攝約10捲後(花了一年吧),又開始出現同樣的問題
送回去處理沒想到依然算維修保固中、不重複收費,真的要給他們拍拍手
不過這次的維修就一直處理不好,加上一年前的
為了這台Autocord,大概前前後後跑了10次尚品有吧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前面提到,目前常見的TLR(Twin-Lens Reflex)雙眼相機的設計始祖是德國Rollei 公司
不過Minolta並不只單純依循Rollei 的設計來製造Autocord
反而自己重新設計了很多細節部分
網路上最常談到的就是片軸位置的部分
用過TLR相機的人都知道,它的底片路徑是從下方往上捲,片軸是裝在相機底部
新的膠卷被拉出後,必須經過90度的折角,才能到達焦平面後方
這樣當上片之後沒有立刻拍攝掉的話,膠卷有可能會形成鼓折,無法平坦的受光成相
而Autocord 在設計上則採取倒裝的方式,將片軸設計在相機上方
如此一來便可確保每張膠卷在拍攝前都是平整的經過底片室,有效的避免折曲的情形發生
Autocord的過片搖柄也是相當獨特的設計、除了外觀相當精緻紮實外
設計也相當符合使用者習慣,收納時不需要將其折起反裝

TLR的設計上由於取景以及拍攝鏡頭不同的關係
近距離拍攝時容易出現視角差異的問題
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這個因素、TLR與RF相機的最近對焦距離,通常都被設定在1M左右
如果想要近拍,就得加裝原廠的近攝鏡套件
Rollei原廠推出的套件叫做Rolleinar,一共有三種規格
關於這個Rolleinar放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介紹
有了這個Rolleinar,就可以拍攝更多題材囉

Autocord的正面照
Autocord的對焦桿設計在機身最下方
整體阻尼感不錯、感覺非常的順手
快門按鈕則配置在大多數TLR相同的位置
並且可使用機械快門線、以及一個安全鎖設計
這個安全鎖在沒有快門線的情況下,還可以配合B快門使用,非常的貼心
另外就是自拍器、閃燈接孔(本機不支援熱靴)、以及光圈/快門調整桿了
額外要提一點的就是這類Automat TLR在使用上時,盡量在過片上弦後
就不要再去調整快門速度了、容易造成問題
實際使用上也是建議都設定好準備拍攝前,再直接過片、釋放快門


Autocord側面照
前面提過的過片桿,以及景深表尺
因為TLR比起SLR系統,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預覽景深
底片張數顯示器、下方的圓孔則是在已經完成過片上弦時顯示紅色
後方的撥紐則是重曝控制,可以說是該有的功能都有了



另外一邊的側面照
冷靴接頭(應該是吧,因為閃燈無法觸發,但是我在裝上閃燈時卻卻閃一下,囧a)
兩個捲片器(裝片軸時須拉起)以及背蓋開啟紐
老實說背蓋開啟紐放這邊還蠻危險的
不過我還沒發生過誤啟的狀況就是了
如果是有測光表的版本,測光控制會出現在這一面

磨沙對焦屏相當明亮,我曾經開啟過發現磨沙對焦屏底下還有一片增亮放大片
可惜沒有裂相對焦、但是久了也習慣了

Autocord相機規格:
鏡頭:取景鏡頭:Minolta View Rokkor 1:3.2 75mm
          攝影鏡頭:CHIYOKO Rokkor 1:3.5 75mm
光圈:F3.5~F22 無段間隔
對焦範圍距離:1公尺到無限遠
對焦方式:腰平觀景器、磨沙對焦屏、手動對焦
快門速度:B快門、1-1/500 或1-1/400
(依型號不同,見Autocord年份表)
相機尺寸:高13.8cm、寬 7.5cm、縱深10cm(依型號不同)

生產年份:1955~1966
重量:約990g (依型號不同)
鏡頭濾鏡規格:Bay-1

重複曝光功能:有
過片方式:Automat自動過片時上弦


 
實拍作品:




剛開始拍攝中片幅總想要淺景深一下
兩張夜景比較,上:Kodak Ekter100,下:Kodak E100VS
比起135來,120的正片相當便宜,是嘗試正片的好選擇
正片顏色真的是鮮豔通透,光是拿在手上都相當過癮
同樣E100VS,跑去曝了星軌
RDPIII 100



 
Our Museum
便宜黑白片:上海GP3




 




A Floating City
過期底片Kodak PPN160
拍攝黑白的接調相當棒(Kodak TMAX400)
以下是加裝Rolleinar的作品:
Cosmos 波斯菊
不小心買到網路上的過期片,整批都有這種浮水印象
多了近攝片真的多很多題材可以拍
 
相關連結:
Minolta Autocord 年份表
Minolta TLRs列表
ButKus上面的Minolta Autocord L說明書

7 意見:

Chenagw at: 2011年10月20日 上午10:07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Chen at: 2011年10月20日 上午10:08 提到...

星軌在那裡拍的呀?很有感覺呀

MC Chang at: 2011年10月20日 下午4:40 提到...

星軌那張是在擎天崗拍的

吉米言 at: 2011年11月1日 下午4:11 提到...

您拍得真好!很有味道!

MC Chang at: 2012年3月5日 上午11:56 提到...

謝謝喜歡:)

papersheep at: 2017年4月10日 晚上9:53 提到...

文章用心,照片好看!

Shing.Wong at: 2019年8月12日 下午4:43 提到...

請問菲林計數器停在12再無法歸零是什麼原因,現時不能上新的膠卷, 因為上片攪手無法轉動整圈, 只能四分之一圈。謝謝!

張貼留言